1930年,28岁的清华教授周培源,依旧单身。朋友拿给他一沓子照片:“瞧瞧,有没有中意的?”周培源漫不经心地翻看着。忽然,他眼前一亮,指着其中一张:“就她了!”朋友大笑:“好眼光!”
王蒂澂(chéng),是北女师英文专业的学生,还是公认的校花。她清秀脱俗,气质中透着灵秀,周培源是一见倾心。
朋友提醒周培源,“追校花,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。”
其实,当时追求王蒂澂的人,大有人在,其中就有清华大学经济系主任陈岱孙,清华大学物理系开创者叶企孙。
周培源一下来了兴致,但他心里也没有底。为了撮合两人,朋友很快安排两人见面。
周培源,1902年出生,江苏宜兴人,中国科学院院士,中国近代力学奠基人和理论物理奠基人之一。
展开剩余83%他培养的学生有:钱三强、朱光亚、何泽慧、杨振宁等等
他个头高高,相貌英俊,妥妥的帅哥,同时还是“海归大佬”。
1924年,他毕业于清华,3年后到加州理工学院学习,获得博士学位,是学院毕业的第一名中国博士生。
1929年,周培源回国,在清华大学物理系任教。彼时,他27岁,成了大龄剩男,虽然不乏追求者,但他没放在心上。
朋友见他还是单身,便打算给他做红娘,于是出现开头那一幕。
周培源见到心仪的女孩,脸都红了,饭桌上,不停地给王蒂澂夹菜。
王蒂澂看着这个傻傻的大男孩,心里也有了好感。
才子佳人,彼此一见倾心!一来二往后,两人建立了恋爱关系。
经过2年多的爱情长跑后,在清华校长梅贻琦见证下,两人举办婚礼。
婚后,两人恩爱有加,周培源每天雷打不动地,向妻子重复着那句:“我爱你!”
这句浪漫的话,他重复了60年,直至他生命的尽头。
婚后不久,两个女儿先后出生。没想到,王蒂澂生病了,是那种比较难治的肺结核。
为了能治好妻子的病,周培源不得不把妻子送到香山脚下隔离疗养。
这期间,他不仅要上课,还要照顾2个年幼的女儿,既当爹又当娘。而且每到周日,他还会骑着自行车,往返50公里去香山看望妻子,从清华园到香山,路途崎岖,但他风雨无阻,王帝澂感动的哭了。
让人意外的是,一年后王蒂澂竟然痊愈了,这让一家人都喜出望外,也许这就是爱情的力量!
1936年,周培源参加了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讨论班,美国给他开出优厚的条件,想留住他,但周培源果断地拒绝了。回国后,周培源来到西南联大任教。为了躲避日军的轰炸,他将家安在了城外山邑村。不久后,3女儿出生了。
这个孩子夜里比较吵,而王蒂澂的身体虚弱,不能熬夜。照顾婴儿的重担就落在了周培源的身上,他经常抱着女儿在屋里来回哄几个小时,把女儿哄睡之后,他再去油灯下备课。
每天早上,周培源都起的比较早,因山邑村离昆明城很远,交通不便,为了赶时间上课,周培源就买回一匹马,每天把两个女儿送去学校,再去上课。
有一次,因雨天路滑,他连人带马滚到了沟里,他又爬起来,继续赶路上课。周培源还因此得了一个“周大将军”的外号。王蒂澂看着日渐消瘦的丈夫,经常偷偷地流泪。
在艰苦环境下,他们一起走过了那段最难熬的岁月。
几年后,一家人回到了北平,全家搬进了燕南园,王蒂澂生下了第4个女儿。
为了让妻子能够舒心的生活,他在院子的前前后后种满了花花草草。一家人生活幸福,在女儿的眼中,父亲非常疼爱母亲,一家人踏青时,周培源总是牵着妻子的手,生怕她磕着碰着。
在精神层面上,两人高度契合。一次,闲聊时,说到了家里的文物怎样处理时,两人一致认为要捐献给国家,就这样,他们把珍藏多年的书画等等藏品都捐给了国家,总价值有上亿元。
自打结婚后,周培源每天雷打不动地,向妻子重复着那句:“我爱你”。后来,周培源因听力变差,说话时音量也变得很大,两个人的贴心话,就连邻居都能听见。
晚年时,王蒂澂瘫痪在床后,周培源每天除了我爱你,还会问她,感觉怎么样,腰疼不疼,有没有好一点。
1993年,92岁的周培源,和往常一样,对妻子说:“我爱你!”后躺下休息。可是,却再也没有醒过来。
王蒂澂抚着他的脸,眼泪不停的滚落。她身体不好,原以为自己要走在丈夫前面,可丈夫比她先走。
16年后,99岁的王蒂澂告诉女儿们:你们的爸爸来接我了。随后安详地闭上双眼,追随她的爱人去了。
周培源因一张照片,对王蒂澄一见倾心,从此不离不弃,风雨携手60多年。人们常说,一见钟情容易,天长地久难。可是,周培源却是那个长情的人,即使那段最难熬的岁月,他也不曾抱怨。
谁说理工男不浪漫,这位严谨的学者,有着自己公式化的独特浪漫,这句浪漫到骨子里的情话“我爱你”,他重复了60年。
他们的爱情是刻进骨子里的浪漫…
“愿得一人心,白首不相离”。在情人节之际,祝愿世人都能在最美的年华,遇见最好的那个人,携手白头。
发布于:天津市